道正网配资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南方杂志社、南方+党建频道平台特此推出《南粤先锋》专栏,讲述南粤党员故事,讲解党建知识,树立先锋形象,敬请垂注。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八十年前,诞生于抗战胜利之际的《恭喜恭喜》,并非寻常贺岁之曲,而是由陈歌辛先生谱写的民族胜利心声,承载着血火岁月的历史重量与集体记忆。歌声穿越八十载春秋,已不仅是胜利的欢歌,更是一部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赶考指南,提醒着我们勿忘来路、砥砺前行。
“冬天已到尽头,真是好的消息”,歌词里的“好消息”是对胜利的欢呼,更是对无数铮铮铁骨的礼赞。抗战期间,海外侨胞毁家纾难,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戈,无数普通人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诚,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如今,“战场”虽已不同,但民族气节与家国情怀依然是我们最深沉的力量。当“恭喜恭喜”的旋律在新时代回响,它不仅是对历史的礼赞道正网配资,更是对当下的殷切期待。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中坚力量,尤须把爱国情怀融入血脉、见诸行动,常怀“功成不必在我”之胸襟,不务虚声、不计得失,自觉把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要坚守立场不动摇,面对大是大非敢于发声,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以理想信念筑牢防线,以实干实绩书写忠诚。
“漫漫长夜过去,听到一声鸡啼”,歌词里的“鸡啼”象征着希望的曙光,更蕴含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期间,毛泽东同志撰写《论持久战》,科学预见了“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为全民族注入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着四万万人穿越十四年烽火迎来胜利曙光。今天,复兴征程绝非坦途,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党员干部更需要传承抗战时“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基因,践行“挺膺担当、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摒弃“躺平”心态、“佛系”思想,面对困难敢于攻坚,面对使命勇于担当。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初心,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担使命,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把每一件工作做深、做细、做成,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盼。
“多少心儿盼望,盼望春的消息”,歌词里的“多少心儿”道出了全民族抗战的真实写照,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从“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到沂蒙红嫂以乳汁救治伤员所映照的军民鱼水情;从白洋淀雁翎队在党的领导下神出鬼没痛击日寇,到华侨领袖陈嘉庚组织三千二百余名机工驰援滇缅公路……一幅幅军民同心、共赴国难的历史画卷,汇聚成让敌人陷入人民之海的磅礴力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强大的力量。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好这份军民同心、生死与共的宝贵基因,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乡村振兴一线做扎根土地的“庄稼汉”,在社区治理中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在危急关头做挺身而出的“逆行者”,以真情实意和扎实行动守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续写新时代“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辉煌篇章。
更多精彩内容:南粤先锋专栏>>>
【作者】李慧琪道正网配资
【供稿单位】阳江阳西县委组织部
【栏目统筹】陈健鹏
【频道编辑】陈地杰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刘树强
【实习生】徐鸣凯 丁陆薇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