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博 图/AI七星配资
长沙市民刘女士(化名)在房产中介“特殊操作”下,仅支付了1.35万元首付款,就顺利买下一套总价51万元的二手房。但事后,刘女士获知,她之所以能够以这么低的首付款买房,在于房产中介采取了行业内所谓的“高评高贷”违规操作手法。她担心自己涉嫌骗贷,迟迟不敢入住这套二手房。(华声在线7月10日)
当“1.35万首付撬动51万房产”的诱惑摆在面前七星配资 ,刘女士的经历,揭示了房产中介“高评高贷”这一潜规则的欺骗本质——通过精心炮制“阴阳合同”,一份注明房子真实交易价的合同暗藏,用另一份虚增房子评估价至63万元的合同,获取银行高额贷款,最终使首付比例奇迹般降至2.6%,远低于国家政策设定的15%安全红线。
这并非幸运眷顾,而是中介为促成交易、获取佣金而精心埋藏的陷阱。低首付的背后,是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骤升,更有购房者头顶高悬的法律利剑。
中介角色的异化与行业的深层病灶,成了此类乱象滋长的温床。终结“高评高贷”乱象,监管合力与行业整改缺一不可。监管必须拧成“一股绳”,职能部门严查“阴阳合同”,银行深挖贷款材料真实性,市场监管重处违规中介,使灰色地带的“操作”无所遁形。长远看,关键在压实中介责任,畅通举报通道,落实硬性处罚,倒逼行业自律和规范经营。
“高评高贷”操作出的低首付假象,靠欺骗手法得来的房子,终究给不了真的安心。无论是中介还是买家,不碰法律红线,才卖得放心、住得安心。
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