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宝利配资,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晨星Morningstar 屈辰晨
来源:
最近市场波动加剧 , 一种被称为 “ 网格交易 ” 的策略又火了 。
它被不少人视为震荡市中的 “ 省心神器 ” —— 通过自动化 、 纪律化的交易规则 , 轻松实现低买高卖 , 从而提高收益 。
听起来 , 它似乎是一种能帮助我们穿越市场波动 、 持续盈利的完美工具 。 但这个看似能 “ 自动赚钱 ” 的策略 , 真能带我们走向长期的财富增值吗 ?
01什么是网格交易
网格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价格波动的自动化交易策略 。
其核心逻辑是 : 先把手里的资金分成好几份 , 再提前划定一个价格区间 , 接着把这个区间拆成一个个等距的 “ 价格网 ” 。
当投资标的的价格跌到其中一个格子时 , 就买入一部分资产 ; 而当价格涨到某个格子时 , 就卖一部分资产 。
网格交易就是通过这种反复的买卖 , 赚取价格波动之间的差价 。

举个例子 , 假设当前的市场价格是10元 , 我们手头有100元现金 。 我们可以先拿50元买入5个苹果 , 剩下的50元留着 , 等待价格下跌时再加仓 。
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波动 , 我们发现苹果的价格大多在5到15元之间波动 。 那么 , 我们可以设定一个规则 : 在这个区间里 , 每当价格上涨1元 , 就卖出一部分苹果 ; 每当价格下跌1元 , 就买入一部分苹果 。
理论上 , 只要价格持续在这个区间波动 , 我们就能通过反复的低买高卖 “ 收割 ” 差价 。
而且规则提前设好后 , 我们按规则自动执行就行 , 不用担心情绪化的操作导致高买低卖 , 还能通过分批买卖来分散风险 。
单看这些 , 网格交易的确像是一个能应对市场波动 、 获取稳定收益的理想策略 。
02长期效果如何宝利配资
但真到实际操作中 , 你会发现 , 想靠网格交易赚钱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
这是因为这个策略有个明显的局限性——不适合单边上涨或单边下跌的市场。
我们可以用投资一只真实的沪深300ETF来举例 。
假设我们在2019年决定用10万元来试试网格交易 。 从当时对这只ETF的历史表现的观察来看 , 它的净值大多在3-5元之间波动 , 于是我们决定在3-5元这个区间 “ 撒网 ” , 每涨1%就卖1万元 , 每跌1%就买1万元 。

随后 , 我们在2019年初就按这个规则正式开始投资 , 先用10万元的50%作为初始仓位 , 剩下的5万元留着用于把握下跌时加仓的机会 。
但当我们在今年9月底来回顾这一投资的表现时 , 却发现 , 如果我们直接用这10万元买入并长期持有这只ETF , 能拿到84.47%的累计回报 ; 但通过网格交易 , 在扣除交易成本后 , 我们最终获得的收益率却只有41.89% 。

造成这种收益差距的原因 , 主要有三个 :
一个是容易“卖飞”踏空。
网格交易的核心是 “ 涨一格卖一格 ” , 在固定价格区间内反复低买高卖 。 但当市场处于趋势性上涨时 , 这种交易方式会导致仓位越卖越少 , 最终空仓踏空 。
过去几年市场虽有波动 , 但整体趋势是向上的 , 很多仓位早早被卖掉 , 复利的节奏被打乱 , 没机会跟着后续的上涨继续增值 。
尤其是2021年 , 这只ETF的净值有一段时间涨到了5元以上 —— 也就是我们设定的价格区间上限 。 按之前设定的 “ 低买高卖 ” 规则会卖光所有仓位 , 所以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们处于踏空的状态 。
另一个原因是资金利用率低。
因为网格交易要频繁低买高卖 , 所以需要留一部分资金随时准备补仓 。
但就像上面这个例子里 , 很多时候这部分钱并不能派上用场 , 导致这笔 “ 闲置 ” 的资金也在上涨趋势中错失了增值和长期复利的机会 。
除此之外,网格交易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交易成本。
网格交易的赚钱逻辑是通过捕捉每一次价格波动带来的价差以此来获取收益 , 尽管单次盈利有限 宝利配资, 但可以积少成多 。
但在现实中 , 我们的每一笔交易都是伴随着交易费成本的 。 一般来说 , 网格设置得越 “ 密 ” , 买卖触发的频率就越高 , 产生的摩擦成本自然也更高 。
我们都知道 , 在投资中虽然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 但交易成本却是实打实要从口袋里掏出去的 —— 长此以往 , 这种高频交易带来的费率成本 , 也会对长期收益造成显著的侵蚀 。
03短期交易的胜利长期投资的悖论
所以不难看出 , 在有明显趋势的行情里 , 网格交易很难出效果 : 单边上涨难以提高仓位导致绝对收益不高 , 而遇到单边下跌容易出现 “ 破网 ” 情形 。
而这个缺陷 , 对长期投资来说恰恰是致命的 。
网格交易能增厚收益的核心前提是 , 价格在一定区间内来回波动 。
比如 , 假设由最初点位3000下跌10% , 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回到3000点 , 如若在此过程中持有不动 , 就是不赚不赔 ; 但如果采取有效的网格策略交易 , 便有机会在此区间实现低买高卖进而赚取收益 。
但这种假设中的价格波动与长期投资的底层逻辑是相悖的 , 也不符合资本市场的长期规律 。
长期投资的本质 , 是靠持有优质资产分享社会财富增长的红利和长期复利效应 , 即便期间价格有波动 , 优质资产最终会长期向上 。
回顾历史 , 无论是A股还是全球其他市场 , 螺旋式上涨是股市的长期历史趋势和显著特征 。
美股自然不用说 , 其长期向上的趋势早已成为市场共识 。

A股方面 , 以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为例 , 自2005年至2025年9月的20余年间 , 即便经历多轮牛熊震荡 , 累计上涨了581.15% , 年化收益为9.69% 。

不仅站在历史的 “ 山顶上 ” 看股市是螺旋向上的 , 即便以十年期的维度来看 , 过去20年里 , 大部分时候买入沪深300并持有十年 , 都能拿到正收益 —— 这进一步印证了优质资产长期向上的趋势 。

网格交易的本质是牺牲长期复利增值去赚短期套利的钱。所以站在市场长期向上的角度看,它自然难带来好的长期收益。
04更高的择时门槛
有人可能会说 : 那我就在震荡市做网格交易 , 趋势市做长线 , 不就能两全其美 ?
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很合理 , 但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 , 操作起来几乎不可能 。
因为市场从震荡转向趋势,往往是事后才能确认的。除非你具备精准的市场择时能力,否则很难准确判断震荡和趋势的转换点。
大多数情况下 , 当你确认市场进入上涨趋势时 , 价格可能已经突破之前设定的区间 , 这时再去追高买入 , 成本会显著提高 。 如果判断错误 , 将震荡市误判为趋势市 , 暂停网格交易后 , 价格又开始下跌 , 这时不仅错失了低买的机会 , 甚至可能因为没有及时调整策略而亏损 。
此外 , 即使在震荡市中 , 要想通过网格交易打到市场波动中的 “ 鱼 ” , 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网格交易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网”织得好不好——对网格间距、价格区间、买卖触发条件等参数的设置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投资效果。
而这些参数的设置和调整,往往也需要对市场有深刻的理解和判断。
我们经常在交易软件上看到的那些 “ 好看的 ” 收益回测 , 其实是 “ 后视镜视角 ” 的结果 —— 经过无数次数据回测 , 在最优参数下算出的最好结果 。 回溯过去总结规律容易 , 可找到未来的规律就没那么简单了 。
所以网格交易虽然表面说是一个 “ 适合投资新手 、 不省时省力 、 无须择时 ” 的策略 , 真要想做好 , 对投资者择时能力的要求反而更高 。
05理解网格交易的适用边界
说了那么多 , 我们并不是要否定网格交易的有效性 , 而是希望大家认清它没有很多地方宣传的那样 “ 简单 ” 和 “ 万能 ” —— 它有非常明确的适用边界 。
网格交易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短期震荡市中 : 如果你的投资目标是在1-3个月内赚点价差 , 且有把握市场会在固定区间里反复波动 , 那网格交易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 它的规则化操作能减少情绪化失误 。
但如果你的目标是长期财富增值 , 那网格交易就是一个 “ 与趋势为敌 ” 的策略 。
它会让你陷入 “ 赚小钱 、 亏大钱 ” 的陷阱 , 因为它的交易机制从根上就忽视了复利效应和 “ 长期市场向上 ” 的规律 。 它的赚钱模式也决定了 , 这只是一个短期套利的策略 , 无法成为长期财富管理的工具 。
我们在选择投资策略时,要确保自己的投资方法与自己的能力和投资目标相匹配。
要是把短期套利的逻辑,错当成长期增值的方法,最后很可能会和长期财富增长的机会失之交臂。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长期投资+资产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这三大分散进行基金长期投资,从而实现投资收益来源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点击下方图片立即领取课程
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